从两则评论,开始本文的论述。
首先,世俱杯期间,转播电视台将巴斯托尼选为“每周最佳阵容”一员,与维尼修斯、阿什拉夫等人一起。他被定位在左中卫位置。
这引发了讨论,因为很多评论员指出, 巴斯托尼根本就不像个传统中卫 。
前德国国脚赫迪拉就是电视台嘉宾之一,他指出:“中卫参与进攻,大多数是通过定位球、远射或长传,而巴斯托尼的进攻(长距离推进)截然不同。”
再者,是意大利体育杂志,将巴斯选为封面人物。
评论是“在足坛,总会有一些球员,会改变人们对某个位置的传统认知。比如皮尔洛改变了人们对后腰的理解,巴斯也在改变人们对中卫的理解。”
OPTA数据:上赛季意甲,巴斯总计有1633次盘带(意甲所有球员第3),总计盘带距离8290码(所有球员第8),其中向前推进的距离是4995码(所有球员第5),带球突入进攻三区是72次(意甲所有球员第6)…… 巴斯托尼作为一个中卫,在意甲多项“盘带榜”里跻身前列,确实颠覆了很多人对中卫的理解 。
如果要选择上赛季国米三线表现最出色的球员,巴斯是大热门。
一个重要原因,是小因扎吉的352体系在运转多年后,已被意甲研究透了。虽然运转熟练,但也更容易被针对——毕竟在意甲,很多球队不擅长“建设”自己,却非常擅长“破坏”对手。
巴斯托尼是为数不多的可能给球队带来“突然性”、“变化”的球员,所以作用突出。
典型例子就是世俱杯期间,巴斯托尼的比赛热图,确实怎么看也不像个中卫。
不过,正因为巴斯的作用,俱乐部将他用作劳模(他是上赛季出场时间最多的国米非门将球员),国家队也是。全年下来,俱乐部、国家队他总计踢了65场(59场首发)。这导致大半赛季,巴斯始终处于“双腿灌铅”的状态。
新赛季,国米能否找到“新巴斯托尼”——就是那种能够给球队带来变化、突然性、不可预测性的球员?《米兰体育报》指出,有两个人选。一个是扎莱夫斯基,一个是路易斯·恩里克 。
媒体如此立论,并非没有依据。
首先, 国米缺什么元素,该元素就相对更加重要 。
巴斯托尼重要,也是因为他是国米为数不多的具备纵向盘带能力的球员——虽然他体格大,但论起带球速度、高速奔跑中的趟球把控,他在这支国米是上乘水准(主要是因为其他人更差)。
蓝黑军有“无球能力”的球员很多,能提供“有球能力”的球员却偏少。因此,扎莱、恩里克两人的相关技术特质,值得好好利用。
再者, 相比起小因扎吉,齐沃侧重的进攻方式,有所不同 。
在国米季前发布会上,齐沃多次重复一个单词“穿透力”。
在被问及“国米会如何比赛时”,齐沃表示:“我们希望踢得具有侵略性和纵向穿透能力。”
在谈到三前锋问题时,齐沃表示:“球场的站位,主要取决于对手的防守,阵型可以改变。重要的是,必须知道如何解读比赛,保持侵略性,突破防线和对手,赢得一对一。”
其实这在世俱杯期间就可以看出来,据DAZN台记者介绍,在美国,齐沃在场边经常大吼,要求国米翼卫或前锋勇敢突破。这方面国米原本比较弱,扎莱、恩里克两位新援(新买断或新签),都有潜力可挖。
其三, 如果国米变阵3421,那么扎莱和恩里克两人的前场多面手特质,能给球队提供更多的伤病抗性和后手选择 。
《米兰体育报》指出:齐沃展示出他对“两线之间”的看重——这个两线是指锋线和中场线。
在世俱杯期间,国米一些场次(比如对浦和、河床),国米一度在前锋身后的位置,堆积了4-5个球员,这是齐沃蓝图里的“决胜区域”之一。
如今的国米,有很多球员是可以踢这个位置的:除了可能加盟的卢克曼之外,还有弗拉泰西、博尼,恰尔汗奥卢等等。
粉红报纸强调,扎莱、恩里克也是这个位置的竞争者。
扎莱出生于意大利,出道多年就一直踢10号位。后来穆里尼奥开发了他踢边前卫/边翼卫的技能点。不过加盟国米后,即便是不爱变阵的小因扎吉,也围绕扎莱尔尝试变阵,可见国米最希望他去扮演的,不一定就是迪马尔科的替补。
恩里克出道至今,打过前场所有位置——从前锋到前腰,从左路到右路,从3后卫体系到4后卫体系。
这两位球员的存在,让球队拥有更多可能。
若打3421,国米能有更多球员可以覆盖“2”的位置,也有更多换人选择——毕竟五换制时代,足球早就不是11对11的赛事,而是16对16。
上述“两线之间”的球员,风格不尽相同,也就给比赛提供了各种可能性,或者说,齐沃所看重的“不可预测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