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6支球队,6个亚洲杯冠军,从三人篮球到我们的成年和青少年项目,澳大利亚取得了全面胜利-在今年的亚洲杯每个项目中都夺得了金牌!”
澳大利亚篮协晒出了这么一张照片,并且配文道。
竞技体育,就是拿成绩说话。
回溯过去这10个月的亚洲篮球大赛,人家确实有炫耀的资本。
一个来自大洋洲的国家,统治了亚洲篮球。
3月底三人篮球亚洲杯(男篮两连冠,女篮三连冠);7月中下旬女篮亚洲杯(历史首次亚洲杯夺冠)
8月中上旬男篮亚洲杯(三连冠);9月初U17男篮亚洲杯(四连冠)
9月底U17女篮亚洲杯(四连冠)。
屏幕前一定有兄弟有疑问: 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都不是亚洲国家,怎么来参加我们的比赛来了?”
有必要讲讲原因。
大洋洲仅有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两支强队,其余多为篮球基础薄弱的小国(面积也小,比如斐济、 汤加 ),赛事长期缺乏竞争性。
澳大利亚曾包揽22届大洋洲锦标赛中的19次冠军。这种“一家独大”的局面限制了澳大利亚的竞技提升和商业价值开发。
国际篮联就想着,启动全球赛事整合,将亚洲与大洋洲合并为“亚太区”,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、扩大赛事规模与影响力。
另外一点,亚洲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篮球市场,但整体竞技水平偏低。
FIBA希望通过引入强队激活亚洲篮球生态,等于是加入一条鲶鱼,提升赛事观赏性和商业价值,此举也延续了澳大利亚足球(2006年入亚)和排球(1975年)的三大球“入亚”策略。
当时这个决定是引起了很多亚洲国家不满的,道理很简单:澳大利亚太强了(一起加入的还有新西兰)。
确实强大。
咱更多了解男篮,就以此为例。
澳大利亚男篮于2017年正式加入亚洲篮球联合会(FIBA Asia),
同年参加第一届男篮亚洲杯,并在决赛中战胜伊朗,首次参加就登顶。
2022年,第二届男篮亚洲杯,澳大利亚战胜黎巴嫩成功卫冕。
2025年,第三届男篮亚洲杯,澳大利亚战胜中国实现三连冠。
澳大利亚男篮成年队在亚洲一共打了57场比赛,战绩是53胜4负。
输的4场比赛,其中有一场输的是新西兰,有一场是弃权,实际输给亚洲球队的场次只有日本和伊朗,也是六年前了。
近两届亚洲杯决赛,他们赢阿拉基领衔的黎巴嫩2分,赢中国队1分。
今年,他们躲过了胡明轩的最后一发子弹...这是让中国球迷遗憾的。
咱都知道,打亚洲杯这种无关奥运会名额的比赛,澳大利亚的NBA球员是不会参与的,今年我们打的是二队,这是事实。
吉迪、丹尼尔斯、兰代尔、艾克萨姆、塞布尔、杜普-里斯、约什-格林包括FIBA大爹米尔斯,都没有参与。
但是,不妨碍他们拿冠军。
澳大利亚男篮的强大,不光体现在成年男篮的层面。
前段时间的U17男篮亚洲杯,他们梦之队的风采。6场比赛不仅取得全胜,一共赢了315分,场均净胜对手超过了50分。
中国男篮决赛输他们27分,你可能会觉得接受不了?澳大利亚队在半决赛中以101-36狂胜日本队...
给我最大的观感是,那身体差距就决定了这球没法弄。
决赛的篮板球对比,中国队以30-60,被完爆。
这就是澳大利亚篮球的压制力。
但推文的最后,大伙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入亚后,奥运会名额改为“世界杯亚洲球队最佳战绩”产生。
也就是说,中国男篮无缘过去两届奥运会,不是因为打不过强大的澳大利亚,哪怕有姚明的时候,打对面也费劲。
这个道理就好比高考,你考不上二本,从来都不是因为最后一道数学大题不会...
中国篮球是世界杯成绩比不过伊朗(东京奥运会,伊朗和东道主日本代表亚洲参加)、日本(巴黎奥运会,亚洲最好成绩),导致去不了奥运会...